您所在的位置:即墨信息港 > 即墨乡镇 > 段泊岚镇

即墨区段泊岚镇:回村当飞手,迈向“慧”种地

发布:2025/5/20 9:57:20  来源:即墨信息港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
于即墨区西北部的段泊岚镇年产16万吨小麦玉米、12万吨蔬菜瓜果,素有“即墨粮仓”和“青岛菜篮子”的美誉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29岁的刘元浩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他操控的植保无人机成为田野间一道亮丽的科技风景线,乡亲们夸他是“飞手队长”。

在乡村振兴的澎湃浪潮下,广袤乡村正经历着深刻蜕变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告别城市的霓虹,怀揣憧憬与热忱,重返家乡的田野,以无畏的奋斗勾勒出乡村发展的新蓝图。他们是农业现代化的先锋,引入智能农机、电商销售等技术与模式,提高生产效率,拓宽销售路径。同时,他们深挖乡村文旅、手工艺资源,打造特色民宿、文创产品,推动产业多元发展。在文化建设方面,他们将现代元素融入乡村传统,组织文化活动,传承乡土记忆。新农人、新场景、新玩法……一幅产业兴、乡村美的振兴图景正加速铺展。

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刘元浩,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。家乡那片熟悉的土地,不仅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,更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。经过深思熟虑,这个从小跟着父亲耕作的农家子弟,毅然放弃了到大城市发展的机会,背上行囊,踏上返乡之路。彼时的刘元浩深知,自己的这一选择意味着要放弃大城市的繁华,放弃光鲜亮丽的白领生活。但他更明白,家乡的土地需要他,那里有着他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。

回到家乡后,刘元浩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他心中怀揣着一个信念: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,改变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,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。当时,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低效与艰辛让他深感困扰,人工施肥、打药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,而且精准度难以保证。一次,他看到有人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,高效、精准的作业方式让他眼前一亮,当即决定投身这一领域,以此作为改变传统劳作方式的起点。

随着村民们对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接受,一个更大的规划在刘元浩心中悄然萌生——成立一支专门服务农民的专业无人机队伍。然而,打铁还需自身硬,要想组建一支优秀的队伍,首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。于是,刘元浩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,自学农业无人机领域的相关知识,相继考取了无人机植保操作证、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以及植保无人机教练证等一系列相关证书。

如今,在刘元浩带领下,由近20名青年组成的“智慧飞防队”已然成为助力当地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。他们的服务范围覆盖了周边70多个村庄、2000多家农户,年作业面积超过20万亩。通过无人机精准施肥和施药,助力小麦亩产提高约10%,水果产量提升15%左右。“智慧飞防队”以卓越的表现,成为当地一支响当当的“科技助农先锋队”,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曾经,这片土地是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传统农区,生产方式较为落后。如今,刘元浩等一群年轻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,让这片古老的土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

相关文章

文章随机推荐
Copyright © 2003-2009 Shuzir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